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“成长和生存”三部曲

:《高考高考高考》《就业》《无□时代》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杨从江,甘肃正宁人,在《甘肃日报》《工人日报》《民主协商报》《甘肃青年报》等媒体发表文章约五万字。创作完成“成长和生存”三部曲:《高考高考高考》《就业》《无□时代》。

文章分类

借钱  寻找价值观三十八(原创)  

2014-11-06 11:51:08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       后几篇,我本欲站在纯个体的角度予以阐述,但在我国,个体非常之渺小,渺小到可有可无,因此还是脱不了絮絮叨叨的宏观视野窠臼,但我想还是尽量落在个体上,我勉力而为。

  近二十年前吧,刚从学校出来在兰州找工作时,曾写过一篇题为《借钱》的故事性短文假人之手投给了报纸还是杂志,而现在朝花夕拾,站在中年的节点,回顾昔日的话题,在借钱和被借钱中过着平凡的生活。在现在的经济社会,借钱和借给人钱,就是生活的一部分,而有时,借人之资不但维持自己的生存还能迎来生活的转机,这时的借资犹如甘霖,不可或缺,也真正体现了借钱所蕴含的道德意义和现实意义。借钱的异化真正具有普遍性的节点出现在整个社会炒房的时期,房价的坚挺和无法想象的超利润,全民投资,钱生钱,当一个傻子都会这么干且几乎可及可望那丰厚的利润的时候,那么那样的利润还会有吗?因为利润不会凭空产生,有掠夺的就会有失去的,只得不失这样的游戏有吗?如此,借钱被逼出了这个社会,借钱成了一件让人发笑的事情,因此也让借钱济困助难的本义被湮没。这样,借钱难,借到钱更难,呵呵,还钱不在本讨论之列。

  借钱的本义是扶危济困,济人之困,人有余香。在钱物上互通有无,本就是人的社会生活,而借钱由于是己无借有,在有借必还的前提下,有两个必备的条件,一是借钱付息,此不在本讨论之列,另一就是人情。借钱的人情关系按生活场景大致可分三类。第一个是亲情圈,在农业社会,经济上互通有无以父系血缘和家族为主,这也体现了父亲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,在现在所谓的经济社会,借钱的范围则以母系和妻系亲友为主,社会发生了转型,女性在家庭中取得了主导地位,这里不否定未转型的和特例。第二是熟人圈,夫妻都会建构自己的熟人圈,熟人圈维系了中国传统的人情来往,彼此互相借钱,救急不救济,扶危济难。第三是同事圈,本圈借钱只有一个作用,就是应一时之需,借得快还得也必须快,如果借钱出于其他明确的目的则不在本讨论之列,如果工作稳定,以保证着中国式的人情往来,那就是熟人圈。上面的陈述,我的意思是,这就是我们的生活,借钱是客观的,也是生活的部分,我们就这样互助着生活,借钱极具正能量。

  而时下,借钱的异化基本上也在三个方面。其一是借钱投资或进行所谓的超前消费。此类借款显然是一种掠夺,这样的借款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,全民都这样干,快鱼吃慢鱼,如此则掏空了社会的积累,整个社会浮躁和充满戾气就在所难免。其二是各种可花钱购买的未来。譬如各类保险,让你积小流以成江河,织就各种网让你老老实实活着,这最实际的意义就是用预期期望来借你的钱。其三是在借钱上心态严重变异,就是借钱者比借给钱者更理直气壮,借钱者往往更炫富更成功,如此,借与被借位置颠倒,富借穷,被借者处于气势和财富的下端,这包括政府和各种企业的融资以及一些参透这个社会玄机的个人,此类借钱完全成了一种掠夺。

  借钱和融资投资是两码事,让我们守住借钱的道德意义和现实意义,以让我们活下去。

  互帮互助是我们追求的价值观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34)| 评论(2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